民國九十五年九月初,由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全國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中,來自全國六百多位企業菁英,在聆聽完林同森醫師的生命故事後,台下許多人紅著眼眶,帶著感動的心情不自覺地起身鼓掌致意。

已故林同森醫師
林醫師是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的外科部長,當天挺著癌症的病痛現身說法,分享“生命無限”中最重要的心得與內涵。
民國九十二年醫師宣布他僅剩三個月的生命,當時大腸癌已經轉移到肝臟,肝臟百分之八十已佈滿腫瘤!不過到現在,已經過了許多三個月的時光,林醫師依然在現場與我們分享抗癌的歷程。林醫師說:「面對死亡,一點迴避的空間都沒有」他仍用餘生來告訴我們。接受化療之餘,他把感受的病痛告知醫科學生和醫護人員,讓他們更了解病人的苦痛。期許他們不僅僅只是「看病」,轉而更感同身受地「看病人」。
林醫師在彰基一邊打著化療的點滴,一邊接受採訪。他希望透過親身講述的經歷,能引發大家對“生命無限“、“人生無常“的探索與討論。
當名醫遇到癌症
林同森醫師年少時就擁有優異的成就,是人人羨慕。
高雄出生的林同森醫師從小學業頂尖,一路順利地考上國防醫學院。畢業後,以第一名拿到胸腔科專科醫師執照,當上臺北榮總胸腔外科總醫師。在三十二歲,當上國軍八○二醫院的胸腔外科主任,三十六歲退役後到彰基擔任胸腔外科主任,四十歲晉陞為外科部部長。出席醫學會議時,他是在座最年輕的醫學中心外科部長。在臨床學術研究方面,他在世界知名醫學雜誌共發表過七十餘篇醫學學術論文,並多次與歐美胸腔科醫師交流經驗,一路走來可謂扶搖直上、名利雙收。
對他而言,預定的目標一步步達成,一切好似都在掌控之中,不過健康卻亮起紅燈。他的睡眠品質不斷下降,到後來一晚睡不到兩小時,連太太也受影響,兩人藉助藥物入睡的劑量越來越多。到了九十二年十月,他發現自己很容易疲累,有一天因為腸胃不適,請同事幫他做個超音波檢查,同事看著螢幕告訴他:「你的肝臟長了腫瘤。天哪!大大小小四、五十顆腫瘤,大的七公分,小的零點五公分。」「你這是不是上一位病人留下來的影像?」林醫師第一個反應是質疑,等他確認真的是自己的,簡直像晴天霹靂。身為醫生,當然知道此症的可怕,腫瘤隨時有可能壓迫血管、阻塞膽道、或造成肝衰竭招致生命垂危。
醫師宣布他僅有一至三個月的生命,他不想死,他才四十幾歲,兒子才高一!家人知道這個消息後抱頭痛哭,林醫師寫好遺囑,交代好兒子要照顧好爺爺奶奶和媽媽,便乖乖地接受化療,連續八十幾次,頭髮掉了再長、長了又掉,已經算不出幾次了。化療後痛不欲生,口腔破了十幾個地方,連舌頭都破了,講話或吞嚥都很困難,有時只好比手畫腳。食道發炎、胃潰瘍,什麼都食之無味。他從輝煌的高峰摔到谷底,實在心灰意冷,他不接電話、閉門謝客,即使已在門口的學生,仍避不見面,就算想散步,也特意避開會碰到熟人的地方。

好友相邀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九十三年夏天,他原先的主治大夫高陞,換成了鐘智淵醫師。鐘醫師的夫人,林淑文女士邀請他參加福智廣論研討班,雖然被拒絕數次。有一天鐘醫師夫妻來看他,秀出小女兒所做的父親節卡片,上面寫著:「希望爸爸早日學佛。」他看了好感動,林女士略帶請求的邀他:「鐘醫師說如果你去上廣論,他才要去。」為了滿這個小女孩的願,他點頭一起去上研討班,沒想到病後中愁雲慘霧的日子中卻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而出現了一絲曙光。
當他學習到“觀功念恩“的內涵時,吸引了林醫師的的注意。不久後資深的班長知道他的狀況,鼓勵他自己在家裡聽日常法師的錄音帶,並輔以廣論淺釋,看看能不能在三個月內把廣論先讀完一遍。乍聽之下,林醫師的反應是:「有可能嗎?我連自己白話解釋都不順暢呢!」不過接下來他透由佛法中的發願、祈求、懺悔等方式,並拿出拼大專聯考的精神去聽,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十六個小時都在聽廣論、讀淺釋,這麼困難的事居然做到了!
因為有共同學習的夥伴們引導,福智彰化支苑同修幫他設個佛堂,帶他去親近法師、聽仁波切開示、到福智教育園區做義工,不知不覺地因淨罪集資的緣故。睡眠品質逐漸有了改善,本來一個晚上噩夢連連,起床十幾次,到後來可以一覺到天亮。
在福智教育園區見到同為醫師的胡茂華師兄,胡師兄跟他談到「前世今生」,他第一次認真了解相關內涵,心情相當激動。胡醫師和他談起:「我們共同的毛病,碰到困難時,都是用我們習慣的方法去解決;但是以無限生命來看,很多問題能用更宏觀地的觀念來釐清。」胡師兄給他一個清晰的譬喻:有一次我帶兒子去走迷宮,牆的高度是一百六十公分高,我一百七十幾公分,一下子就看到哪條路是最正確;但兒子只有一百四十幾公分,所以看不清楚。換個角度來說,佛菩薩的高度一百七十幾公分,我們用我們慣用的方法就是一百四十幾公分的高度。沒想到讀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後會有另一層的觀念啟發,他的心情起了變化。從前對身上的癌細胞有著強大的敵意,但現在會學著接納這些腫瘤也是身體的一部分,他會試著傳達一種觀念:「不要轉移的那麼快,讓我們一起成長修行。」 如此的觀念轉變,也讓他心情放鬆許多。
利用剩下的餘生經營接下來的生生世世
三年下來,他把菩提道次第廣論讀了三遍,日常法師的160卷錄音帶也聽了三遍,很高興這一生還能做這麼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現在他並不期待身體能完全痊癒,倒是經常想「無限生命」的經營。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修習佛法確實有一個很好的效果,林醫師有了佛菩薩攝受與加持做為依靠,相對的較不恐懼,更能安定內心。
所以剩下的這一段生命,他就儘量地依著在福智所學習到的種善因,避惡因,行布施、作隨喜,每天做淨除罪障,累積資糧的事情,並儘量誦經、禮佛、持咒,雖然此生來不及,但下一生來可以受用,就是這個無限生命的觀念讓他比較不害怕。

內心開始會去待人著想,尤其是對同是受病痛折磨的人。如果他們因為恐懼而需要宗教的依靠的話,隨緣介紹他來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修學佛法。林醫師從關懷和分享中再度找到生命的活力。他曾設法將這無常、無限生命的觀念告訴周遭的醫師、教授或企業家,但是能靜下心來聽的人不多。因此才體會到人說「豪貴修行難、驕慢修行難」?但仔細想想自己未患病之前卻也不是一樣嗎?
病苦雖然難熬但發現有佛菩薩可以依靠真是不錯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提到苦其實有其好處,他說各種苦中病苦最難熬。生(苦)或死(苦)至少是有固定的時間,可是癌末的病苦卻是漫漫無期。 林醫師因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後,這段日子連看診都不同了,林醫師說:「我算是口碑很不錯的醫師,以前我在跟病人講解療程及他會碰到什麼苦痛,都很詳盡,現在想起來,只能算是照本宣科;現在對求助的病人或家屬談起這些現象時,我是含淚說明的,因為對他們將要面臨的苦痛是非常有感覺的。」
病倒之後,家人當然也捲入痛苦的深淵之中,林醫師最難放下的是父母,自責對老人家的關懷還是不夠。有人感慨的對他的父母說:「你們的兒子功成名就,可惜曇花一現,這場病讓我當初的人生變成黑白!」深知父母的憂苦,林醫師安慰老人家說:「你們不用擔心,自從接觸了福智,我的人生重現光明,我有佛菩薩和同行善友,我不害怕、不孤獨。」他深深覺得對不起父母,做功課謹記回向給父母,引導他們皈依三寶、禮敬佛菩薩,這個利益才是非常真實的。「至於現在讀高三的兒子,我和他預約考上大學以後要去參加福智大專青年生命成長營,教育基金也準備好了,把太太、孩子帶到福智接觸佛法,現在正在練習對他們不要太掛念。」